打造兒童閱讀環境

黃夏萍


專題研究篇 教學心得篇
 ] 享受 ] 零分背後 ] 補校心事 ] 趣味學英語 ] 美麗的花園 ] 淺談語文教學 ] 天使回到了天國 ] 環境教育的重要 ] 繪本中的畫與話 ] 綜合活動心得分享 ] 活的課程動的教學 ] [ 打造兒童閱讀環境 ] 營造成功的班親會 ] 運用創意調適悲傷 ] 憶山中教學的日子 ] 他不在一點都不好玩 ] 淺談富台的資訊教育 ]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第一次與「網路書局」接觸,於是便挑選了一本很吸引我的書--「打造兒童閱讀環境」,看完了這本書覺得要營造一個兒童良好的環境,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並要協助孩子來達成的。常常在假日中可以看到書店中的人潮一波接著一波,在兒童區裡也有許多的孩子都席地而坐,悠悠閑閑地沉浸在書香中;或蹲在角落裡看著書中的某一情節開懷又靦腆的笑著。「愛閱讀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在這裡似乎可以形容的非常恰當。

然而就國小階段的孩童而言,已經能夠獨立選書的孩子們,當他們站在班級書櫃或進入圖書館中,便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挑選他們想看的書;但對於許多尚未建立閱讀習慣的孩子們,便很難感受到書中的樂趣,只想打發時間罷了,於是就會很無奈或隨便的抽取一本書。這樣一來孩童跟好書相遇的機會可能越來越難了,這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損失,也是很可惜的事。在這本「打造兒童閱讀環境」的書中,作者是站在教師或有志推動閱讀者的角度,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實務經驗,我想藉由書中的一些想法提出來,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能帶動班上的閱讀風氣。

閱讀心境

閱讀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批有用的藏書,而且這些書是隨時可以拿得到手的。當孩子去注意到書架上的藏書,並能在架上挑出一本他想讀的書,最後終於能夠找個地方坐下來好好閱讀這本書,這就達到了閱讀的起點。之後,孩子可能更期待經歷相同的樂趣,例如:想再重讀這本書或想再看相同主題的作品,甚至於會迫不及待的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或重點,那麼這就已經達到了所謂的「閱讀循環」。然而,這對學習剛起步的孩子來說,如果有大人在旁邊引導孩子,去了解這種閱讀境界,才會讓他們更快的進入狀況,並能夠讓他們自由自在的遨遊在閱讀世界中。

閱讀基本上跟其他活動是一樣的,如果是自動自發的去讀,那就很容易樂在其中;但是如果是被強迫的,那孩子就會一直期待下課鐘什麼時候響?而人通常是地域性很強的一種動物,且通常會自我設限,我們多半會設定「在什麼地方會要做些什麼事」。就像以學校而言,學生會接觸到閱讀的地方,差不多就屬教室與圖書館了。在教室中也會有所謂的閱讀區(閱讀角),我們可以試著將書架的背面向閱讀區,而書架本身面向教室內,若書架夠多的話,可將整個書架背面與牆壁環繞成一個小小閱讀區。這樣的好處是當孩子在借還書時,可以不必再繞進閱讀區內;而在閱讀區內的孩子可以專心的看書,而不會「見這書、望那書」,因為他不能再瀏覽與選擇其他的書,當然也盡量避免和他人聊天。所以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地方,一些簡單的閱讀規則,孩子都會樂於遵守的。

瀏覽—閱讀

常常我們帶全班去圖書館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孩子會在書櫃前晃來晃去的找書,似乎都找不到一本想看的書。其實在這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聊聊他們想要看的是哪一類的書,提供或鼓勵他們在選書上的建議,而孩子在平常時也可以互相聊聊討論他們讀過哪些書,彼此交換意見。通常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便足夠讓他們挑選並瀏覽一下他們想看的書,而學校為每班所排定固定閱讀節次也是有需要的,這就是孩子的「閱讀時間」。因為我們不能期待每個孩子會利用下課或回家後去閱讀,而且很多孩子都是來自沒有閱讀習慣的家庭中,可能都會因為看電視、玩耍、睡覺,而虛渡了時間。所以可以的話,在孩提時期或青少年時期若培養閱讀習慣,那麼他以後一定是個好的讀者。

而固定的閱讀時間長短是指整個時段都用在閱讀,這時間不包括準備、調整心情安定下來,和老師指導時間。通常7歲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約15分鐘;9歲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約30分鐘;13歲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約40~~45分鐘左右。所以有時我們看學生剛進入圖書館時,找好書坐下來之後,不久又蠢蠢欲動時,也就是專心度減弱了。而在這個時候老師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老師應該避免利用這個時間改簿本或檢查功課,老師也應該利用這段時間閱讀自己想看的書,要以身作則喔!

有時低年級的孩子去圖書館看書,總喜歡和同學分享有意思的故事情節,進而比手畫腳起來,這時間老師不需要太過於、並刻意去要求他們安靜,否則他們會覺得閱讀被壓抑了。可是中年級以上的孩子,便要要求他們安靜,因為要開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了。

掌握閱讀狀況

很少人能夠將一本書熟記每個章節,或是每個情節,也正是如此當我們再次翻閱這本書時,我們可能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發現到之前未能注意到的地方,而對一本書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觀點。所以,若是我們能對書中做個簡單的記錄時,就像念書記下重點,那對書中的情節會更有記憶,也會增加閱讀的樂趣。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在閱讀時沒有留下任何記錄,老師和其他人又將如何得知孩子的閱讀歷程?就好像老師對班上的孩子所大略讀過的故事、詩篇、圖畫書或繪本、民間故事都不清楚的話,每每在上課中要引用一些內容時,是不是會說的不清楚呢?所以每個孩子都有必要記錄下他們的閱讀筆記,並善用他們的學習檔案,持續的保留下來,只要將它視為簡單的例行公事,隨手記錄下來,老師也要鼓勵孩子做這件事。

然而,在記錄時可以不強迫孩子寫下他們對書的評語,其實我們會發現到孩子在寫評語時大部份只會寫「好好看!」、「很有趣!」、「無聊!」,所以不需要特別寫下書評。此外,老師也絕對不要將同學之間互相做比較「xxx看了5本書,xx只看了3本。」另外,老師和家長也避免在孩子的閱讀筆記本上寫「你寫得太簡單了!」,因為這純粹是記錄閱讀筆記,如果將它看成一項作業,那麼
孩子會有壓力的。

講故事-念讀故事

不光是年幼的孩子喜歡聽故事,就連大孩子、成人也對聽故事有興趣,如自己的故事、他人的八卦、文學作品的故事。有專家指出,時常聽講故事的孩子將來也會有機會成為一位讀者。

而講故事,是著重在說者與聽眾間的互動活動;念讀故事,是著重在作品內容呈現的活動。而故事講的好不好又和臨場反應及隨機應變能力有關,事前的準備、有自信的表達是很重要的。在剛開始聆聽故事時,最好孩子手中也有這一本書,這樣他們就可以把剛聽過的,在腦子裡複習一次,如此一來在圖文並茂的情況下,更能夠領會文意了。

孩子若不曾經歷過聽講的話,便很難邁向自行閱讀的階段,為孩子念讀故事是幫助孩子成為真正讀者的必經歷程。而作者也認為針對所有在學的孩子們來說,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與必要,不是只有低年級的孩子們。最理想的狀況,是應該讓孩子每天都有機會聽上一段文學念讀,但事實上實施起來可能有困難。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將一個故事分成幾天來念讀,每一個重要插曲間不要拖太長,如此一來孩子才有期待。除此之外,短詩朗讀也是不錯的安排,若是每天可以有5-10分鐘,安排一個固定聽詩的時間,讓孩子事先準備輪流上台朗讀詩篇,這樣就比較有彈性。相信每個老師都曾經念讀故事給孩子聽,孩子們專注的眼神、聆聽的表情,在這當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彼此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所以若時間允許的話,多花些時間念故事給孩子聽吧!

友伴與同學

有時候我們在選擇一本書最普遍的理由,就是從友人處聽到某某書不錯,於是我們便會拿來看。所以,花些時間鼓勵孩子們彼此談論閱讀過的一些書籍,就等於是幫助孩子們閱讀更多的書。我們也可以安排一個固定的時段,讓孩子暢所欲言他們所讀過的書,以及他們希望同學也能讀一讀的書。這時候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像個主席一樣,盡可能的讓想發表的同學都有機會發表,只有在最後將學生曾提到的書名、作者再講一次。此外,也可以將同學分組進行「你讀過這本書嗎?」的活動,讓學生展示這些書互相交流,當然這些活動也可以擴大到班際之間。「你讀過這本書嗎?」的活動,也正是老師引導孩子們發揮同儕影響力的最佳活動。

回應

我們最希望孩子們能夠有的閱讀回應,就是他想再繼續閱讀,不管是再讀一次剛看完的書或是讀另一本書,因為孩子能夠週而復始的閱讀循環,才能真正的成為一位愛好文學的讀者。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而當我們每次接到一個新的班級,也是不可能有再重新來過的機會。當我們跟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天,我們就應該多協助孩子培養閱讀習慣。

每個星期四是我們低年級借還書的時間,在尚未發借書證的時候,孩子常問我:「什麼時候發?什麼時候可以借書?」;等到借書證發下來,每個星期四最常聽到的就是:「老師,我今天要去借書喔!」「老師,我借了xx書。」他們總是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自己想借的書,我就會想到班上小朋友家銓在「每週日記」上寫的結語--「我的專長是看書!」,也希望每個孩子將來都能夠很有自信的說出這句話出來,到那時候我們的社會一定是一個「書香社會」了!

參考資料:

艾登.錢伯斯(原著)許慧貞(譯者)(民90)。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張淑瓊(民91.3.31)。樂見好書與讀者相見。民生報A8版。

富台國小40週年
校慶特刊


◎發行人 陳鍵源
◎策 劃 邱小玲
張美香
蘇金連
劉文球
◎主 編 李安邦
◎編輯組 張兆文
張?月
李孟純
呂文憲
納景玉
羅銘辰
莊韻彬
◎封 面 賴昭樺
◎攝 影 郭英彥
楊錦云
林月霞
彭月香
李和蒼
◎校 對 鐘敏綺
徐嘉韻
李世銘
姚國蕙
◎出版者 富台國小

 網 址
 http://www.ftes.tyc.edu.tw
電 話 03-4563335
◎電子版 李安邦

 
    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768
桃園縣中壢市富台國民小學四十週年校慶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