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繪本中的畫與話 呂文憲
|
||||
![]() ![]() |
前言 這幾年來,圖畫書的產量愈來愈多,有愈來愈多的老師,將圖畫書帶入教室,與孩子們一起分享,圖畫書就是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孩子喜愛、讓老師熱愛。圖畫書是運用文字和圖像一起創造故事的書,英文翻譯為「picture books」,日本則稱為「繪本」。很多人對圖畫書的概念可能是:有圖、有字,給孩子看的書;或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畫書,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無字圖畫書」(wordless picture books)。由於讀者年齡的不同,圖、文會有不同的組合,低年級以下的孩子多看以圖為主的圖畫書,中年級以上的孩子,則可以圖、文各半,甚至文字內容多於圖畫。 在閱讀圖畫書時,人們往往以文字為主角,而忽略圖畫中可能隱藏的圖像語言。文字、圖畫兩者的差別是:文字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必須透過學校,對沒有共通語言的讀者,他必須經過翻譯,才能傳達其意義。圖畫是沒有種族、沒有國界的人類的共通語言,不必通過翻譯人人可以接受,可以欣賞,卻會因人、因時、因不同心境而有不同的感受和領會[1]。 圖畫書的定義 「圖畫書」是運用文字和圖像一起創造故事的書,一本好的圖畫書,圖畫與文字必須緊密的結合。「有插圖的書」和「圖畫書」是不同的,日本兒童圖畫書的火車頭松居直先生曾表示過:文字+圖畫=帶插圖的書,文字×圖畫=圖畫書(何三本,民84)。如果圖畫書中的圖畫只是用來解釋文字的意思,並不符合圖畫書的要求,只是有插圖的故事書。真正的圖畫書,圖畫書堪稱一種文學與繪畫藝術的綜合結晶,特別是一本真正好的圖畫書,即便是將其中的文字完全抽離,亦可藉由畫面的意象與連接,清楚傳遞出完整的故事情節,及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2] 閱讀不一定是要讀進多少字,而是理解了多少內容。如何把不可見的含意、想像,化做心中可見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好的圖畫書可以提供很多想像空間,孩子有了想像力以後,會幫助他創造更多想像。圖畫書是由圖和文結合而成的,圖除了要求用色、空間處理等等,最重要的是還要有動感和說故事的能力,否則就只是插圖。[3] 在有文字、有圖畫的圖畫書中,圖畫與文字各司其職。圖畫的線條、顏色描繪出文字所無法敘述的意境;文字的清晰語意表達,又彌補了難以直觀顯現的思想及時空變化[4]。從圖畫書的本質--文字及圖畫中,文字與圖畫必須互相融合、協調,共同表現一個主題,創造一個世界。 圖畫對圖畫書的功能 圖畫書就是以圖畫為主的故事書,透過圖像與文字,使得各種不同的故事主題,能以豐富的面貌清楚的呈現在孩子面前。大體而言,圖畫書可以擴展孩子的生活、視野與美感經驗,進而養成孩子閱讀的興趣。孩子喜不喜歡一本圖畫書,其實跟他在對書上的東西是否熟悉很有關係,熟悉的東西,他就願意去接觸,因為會有親切感。圖畫書裡要放入孩子能懂的東西,除了學習之外,其實是為了讓孩子真正享受到「看圖畫書的樂趣」。圖畫書用很多圖畫來表現,目的是要讓孩子看懂故事,如果畫出來的圖,是孩子不懂的東西,他即使看了書也還是不懂。孩子看著圖,能講出一些話,就會有「我懂」的快樂。[5] 圖畫、語言、文字是人類溝通情感,傳達思想的三大媒體,其中以圖畫(包括插圖、攝影、圖表、符號)最能打破時間、空間和人際間的隔閡,是古今中外不分國籍、性別,均能相通的「視覺語言」[6]。圖畫在圖畫書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其對於圖畫書有以下功能[7]:
圖畫書會用最精簡的圖畫去表達最深遠的含義,使人一看就了解如何運用特殊的取景、構圖、人物造形、表情、動作、景物的安排和色彩的配置,來凸顯所要表達的重點,並營造恰當的氣氛。[8] 圖畫書中的圖畫特質 曹俊彥先生在〈圖畫‧故事‧書〉一文中,指出圖畫書不但要講究每一幅圖畫的構圖,更要注意圖畫與圖畫之間的關係所建立起來的結構。在圖畫與圖畫間,情節變化的快慢,便呈現不同的節奏[9]。一本好的圖畫書,圖畫不是靜止的,當孩子翻動書頁時,一張張圖畫便串聯活動起來,為故事創造生命。[10] 對於如何評鑑圖畫書中圖畫的優劣,曹俊彥先生,曾列舉出三點:(一)正確的表達、(二)足夠的創意、(三)足夠的趣味性。「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繪本委員會」對於圖畫書圖畫的評定標準,有以下四點:(一)能確實表達文中的內容。(二)要具有高度藝術性。(三)合於兒童的生活感受並容易了解。(四)能引發兒童的興趣。蘇振明教授認為也可以從圖畫是否具備了兒童性、傳達性、教育性及藝術性之特質,加以考查[11]。所謂的兒童性,是指圖畫的形式、色彩、內容、視點是要依孩子的發展和需要來考量,而不是以成人觀點來製作。傳達性,是指圖畫不是個人風格的繪畫,而是有計畫性、有目的性的繪畫,可提高故事主題的明確性和可談性。教育性,是指能否透過作品真、善、美的品質,輔助兒童在身心方面朝向完美發展。藝術性,是指圖畫美感特性的探討,須重視創意的構想、趣味的情境、新穎的技法、和諧的版面、美感的造形(含形象與色彩)、獨特的風格、精巧的印刷等。[12] 從上述各點,評鑑圖畫書圖畫的要素中,可以得知好的圖畫書,除了要有好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圖畫所該具備的特質,選出適合孩子閱讀的圖畫書。 結語 圖畫書是憑藉著圖像與文字彼此相輔相成、同時展現在書頁上,以及翻頁的那一剎那所產生的戲劇效果[13]。圖畫書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面是因其是圖像的藝術,可以超越文字的障礙,另一方面則是它表現的型態親切易懂、創作方式豐富有趣[14]。圖畫書中的圖畫,往往是主角或貴賓,而且展現了「一張畫勝過千言萬語」的圖象文化教育功能[15]。 日本當代名插畫家佐野洋子曾說:「畫自己想畫的,閱讀空間留給讀者。」[16]文字的閱讀往往必須從第一個字開始向下進行,才能掌握文字所要表達的意義及內容主題,而圖像的閱讀,可以是單張的、局部的,也可以是整體的畫面。我們可以從圖畫的連續性,去感受其中所要呈現的氣氛,亦可從其所使用的媒材、技巧,運用的風格等,去體驗故事的意像,及其與作品主題的關聯性。圖畫書不但可以帶給讀者好的故事,還可以提供讀者視覺藝術上的感受。下次閱讀圖畫書時,或是講圖畫故事書給孩子聽時,別忘了讓畫面多停留個幾秒,去看、去感受圖像所要傳達給我們的……
[1] 林煥彰〈尋找夢想、歡樂和美麗—圖畫書的閱讀隨想〉《美育月刊》91期,頁50 [2] 蔡珮如〈無字天書—淺談純圖畫書〉《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0卷1期,頁19 [3] 林真美〈繪本與我〉《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0卷2期,頁38 [4] 楊美雪〈繪本童書的性別角色訊息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51期,頁31 [5] 曹俊彥〈什麼是「本土」圖畫書?〉《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5卷1期,頁11-12 [6] 蘇振明〈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月刊》91期,頁1 [7] 幸佳慧《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論文,1999年,頁78-84。以其「圖畫對於兒童圖畫故事書的功能」所下標題為內容,由筆者加以說明。 [8] 徐素霞〈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兼談插畫在兒童圖畫書中的角色與創作〉《雄獅美術》第302期,頁12 [9] 曹俊彥〈圖畫‧故事‧書〉《美育月刊》91期,頁25 [10] 郝廣才〈油炸冰淇淋—繪本在台灣的觀察〉《美育月刊》91期,頁14 [11] 蘇振明〈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月刊》91期,頁6 [12] 同註11,頁3-4 [13] 劉鳳芯〈台灣之圖畫書批評語言與討論語彙〉《毛毛蟲月刊》120期,頁4 [14] 郝廣才〈油炸冰淇淋—繪本在台灣的觀察〉《美育月刊》91期,頁12 [15] 蘇振明〈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月刊》91期,頁7 [16] 林煥彰〈尋找夢想、歡樂和美麗—圖畫書的閱讀隨想〉《美育月刊》91期,頁56 |
|
|||
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