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班級推行『讀經活動』的實施心得何京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壹、實施動機 「經」,的本義是織布的直線,是織成一匹布的先導,引申為天經地義的常理常道。「經書」便是蘊含著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理常則的書。這些書自古流傳,每個民族都有其歷史上所有知識分子公認的「經書」,如中國的四書五經、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聖經,大體都是給人安身立命的典冊,是人類智慧的直接表露,也是摶造文化推動歷史的動力核心。每一個民族若想教育其國民,使其有深遠的文化理性,最方便的進路就是先以自己民族的經典薰陶其文化心靈,而後才有能力進而接受其他的文化。因此實施「兒童讀經」有幾項優點: 1、「兒童讀經」能讓兒童及早接觸人世間最美好的、最有價值的、是永恆不朽的經典作品;讓兒童在耳濡目染中,能淺移默化其氣質、人品和見識。 2、依據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一個人的記憶力發展是自零歲開始,一到三歲即有顯著的發展,三到六歲其進展更為迅速,六到十三歲,則是一生中發展的黃金時期,至十三歲為一生記憶力發展之最高峰,因此零到十三歲這個階段是訓練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靠耳根刺激大腦,用直接輸入法來學習,所以透過讀經可以增加兒童記憶力的深度和廣度。 3、兒童直接研讀經典,可以訓練古文基礎,同時也是直接接觸傳統文化中最高的智慧。兩件事一次完成,有了古文基礎,將有助於白話寫作;有了傳統智慧,才有能力會通西洋。 4、低年級的孩子理解力弱,從大量的閱讀中自可吸收,而培養出理解力。在大量閱讀的同時也會增加認字的數量,認字就如同滾雪球,會越認越多,一般智力的孩子,在兩三年內幾乎可以認完一輩子所需用的字。 5、一年級的小朋友,因為才剛從幼稚教育的階段踏進小學教育,踏入陌生的環境,心理上總會有些浮躁不安,所以實施讀經教育可以讓孩子的心境盡快進入穩定和集中注意力。 貳、實施方式 在不影響及干擾課程進度的前提下,和輔導老師商議利用早自習與課堂上零碎時間,進行以「讀經」教育為主的學習活動。 1、讀經教材的選取和進度: 上學期先選擇弟子規。 下學期則以論語為讀經教本。 2、讀經的方式: 老師唸一句,學生跟著唸一句;唸完一段後,再請學生唸一遍。可以全體一起唸,或部分人一起唸,或是個人唸,你唸他唸,總之就是要學生反覆在反覆的多唸。 3、讀經的對象: 一年五班三十五位學生。 4、讀經時間: 讀經教育雖非正式課程,但最適宜級任導師利用零碎時間在班上隨機教學或做為補充教材。 (1)早自習時間:每週二、五的早自習由讀經老師(愛心媽媽)帶小朋友一起讀經。 (2)每天第一、二節上課前五分鐘:上課鐘一打,在老師或小朋友還未進教室以前,請班長或其他幹部自動帶領小朋友讀經五分鐘。 (3)規定小朋友每天花五到十分鐘的時間,讀經給爸爸媽媽聽。 (4)也可以利用檢查或收作業、抄寫聯絡簿時間,請小朋友自行讀經。總之,任何零碎的時間均可運用來讀經。 參、實施評鑑 任何課程都少不了要評鑑其學習成果,讀經也是一樣。我們都知道讀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的品行優良,可是這不是現在就評鑑得出來,所以我們只是要評鑑孩子背了多少?對於經書熟不熟悉而已。評鑑對於老師而言,可以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以便可以適時給予輔導,或是調整教學進度;對於學生而言,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具有督促和激勵的作用。所以「評鑑」在讀經教育中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我們班讀經所採用的評鑑方式有: 1、個別評鑑的方式。 (1)請老師、愛心媽媽或是小老師做關主。 (2)設計個人讀經的紀錄卡,給每位小朋友貼在讀經課本中。 (3)由老師事先規劃進度,讀熟之後可以背給關主聽。 (4)過關後由老師在該進度的空格上蓋章。 (5)若是已將全篇經文背誦過關者,則給予一張「讀經小高手」的獎狀給予鼓勵。 採用這個方式優點是學生的熟背程度較精準,更易聽出個人讀錯的地方;同時也顧及個別差異,使程度好的能背的更多,速度慢的不怕趕不上,每個人的進度都不同。 2、全班的讀經比賽 (1)老師先把預定的進度分成五關。 (1)將全班的小朋友分成六組。 (2)每組輪流念一句,若接不下去者,則該組就輸了。 (3)過關的小組可以由老師蓋過關卡。 採用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全班的進度齊一,容易過關且節省評鑑所花的時間;相對的缺點是,學生熟背的程度不夠,所以要常常讓學生複習舊的教材。 肆、實施心得與省思 雖然實施讀經教育才半年多,已經可以發現一些初步的成效。低年級的小朋友常向別人借東西總是會忘記還,也常常因為這樣而造成小朋友之間容易起紛爭,所以在一次課堂上,老師提起這件事,希望小朋友能改進這種不好的行為,向別人借物品一定要經過別人同意,而且使用完畢一定要馬上歸回,這樣別人才會再借給你使用。馬上就有小朋友告訴老師在弟子規裡面有說:『用人物,需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即時還,後有急,借不難』。誰說讀經書一定要解釋意義的,孩子在熟讀經書之後,當有一天他用到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就會去理解其中的意義,這是不需要教的。 孩子在行為上也有些改變,對於學習較慢的孩子比較有同理心,比較不會去大聲的斥責他們,而且也比較會幫助同學。班上有一些小朋友在課業或是行為上總是學習的不好,可是總會看到一些小朋友熱心的幫助和指導他,讓他能夠跟上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學習腳步,這學期他已經有明顯的進步,漸漸的不再讓大家擔心了。 「讀經教育」是一個長遠的教育,它的成效並不是一蹴可及的,它需要長時間、耐心灌溉和用心的栽培。教師在實施讀經教育時必須常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可求好心切,要求程度整齊劃一,因為班上只要有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的小朋友通過就已經很棒了,要讓跟上進度的孩子有成就感,跟不上進度的孩子不受挫折,跟不上的孩子只要在後面,多聽別人背幾遍,偶而也會記的一些。教師沒有挫折感,這樣讀經教育才能繼續推行。如果看到孩子興趣缺缺,自己要反省是否給他們太多的壓力,因為兒童本來就是活潑的,所以只要有信心有誠意,兒童的排斥一定可以克服的,因此要先予以適度的放鬆,再多加肯定,對孩子的表現要少責備多鼓勵。教師只要能夠有信心繼續維持「讀經教育」,相信在未來的路上一定能看到希望。
|
|||||||||||||||||||||||||
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