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園內學生傷病統計分析報告張美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壹. 前言 校園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有活動就難免會有傷病,尤其在擁擠的環境更容易發生意外事件,身為教育工作人員,應隨時提高警覺,注意孩童的行動,隨時提醒小朋友,避免意外事件發生。 貳. 傷病統計表 一. 傷病分類與處理: 當學生因傷病前往健康中心時,健康中心人員依患者口述或觀察,給予適當處理,並紀錄相關傷病狀況於統計表中,傷病統計表內容說明如下: 時間向度:上午、中午及下午 發生地點:運動場、遊戲器材、教室、走廊、樓梯與校外 受傷部位:區分為頭、軀幹及四肢三類,依上述三類的觀察紀錄於表中,此三類再細分描述為 頭部位:頭、眼、口腔、顏面、耳鼻喉 軀幹部位:頸胸、腹、背、腰、臀 四肢部位:手、腳 受傷種類:區分意外傷害與症狀相關,其中包含細目如下 意外傷害:擦傷、剌傷、裂割傷、挫撞傷、扭傷、灼燙傷、骨折、叮咬傷、舊傷與其他 症狀描述:流鼻血、暈眩、頭痛、發燒、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牙痛、經痛、氣喘、胃痛、疹癢、眼疾與其他 處理方式:健康中心依傷病輕重緩急給予專業處理,其處理記錄方式分類如下所述 傷口處理、冰敷枕使用、休息觀察、告知家長、家長帶回、校方送醫、衛生教育、其他
二. 傷病統計基本資料: 統計期間:自93年8月30日至94年3月18日 傷病人數:統計期間上課日數與傷病學生人數統計如下表
三. 傷病分類統計一覽
受傷部位統計分析圖
受傷地點統計分析圖
處理方式統計分析圖
參. 結論與建議 依據保健室學生傷病統計表,發現學生最容易發生傷病的場所是教室和操場,這兩個地方也是學生主要活動的場所。同儕之間如果人際互動不良,肢體的碰撞會傷害對方;打球、運動、遊戲中使力不當,不小心傷害對方;上下課鐘聲響起,情緒激動,互相推擠;或排隊進行活動,互相推擠,老師未妥善訂定行進規則,均容易造成傷害。 一天當中最容易發生傷病的時間是上午,因為全校一千八百多的學生上課活動。一週當中週四低年級上整天課,傷病的學生數最多。本校校地狹窄,只有一公頃卻要容納一千八佰多人,活動場所少,學生過多的精力無處發洩,也容易引起情緒問題。低年級學生應不斷的叮嚀,注意運動、遊戲安全。 身體傷病的部位,以手部、腳部、頭部等最多。其次是顏面、眼睛、口腔,腰部最少,因為打球、運動、遊戲追逐都是手足四肢的活動,動的頻率高相對的受傷的機率也高,致於頭部、顏面口腔的傷害大多是碰撞或遭到飛球擊傷。這些傷害的造成也跟校地狹窄有關。 至於傷害種類以擦傷、挫撞傷、裂割傷最多,其次是扭傷、刺傷、舊傷。原因是奔跑跌倒互撞或攀爬高處跌倒受傷,學校應詳訂遊戲規則,嚴禁不當行為。校園內地面保持平坦暢通,坑洞要即時填補,運動器材水溝蓋要經常巡視是否穩固避免鬆動。門窗、櫃子、樹枝,亦應巡視是否穩固,若有掉落應及時修護清除。 身體不適症狀,以腹痛、頭痛、發燒、暈眩最多。有些是孩童本身身體狀況欠佳,腸胃病、感冒是最常見的疾病。但也有一些學生是心病,上課中老師太兇太嚴,孩子無法忍受,或功課無法完成,身體就出現不適症狀,以逃避老師的責罰。若是前者應請家長帶回就醫,若是後者應輔以心理諮詢,幫助他渡過學習的困境。 天氣狀況良好,活動力旺盛,學生最容易受傷,天寒梅雨,學生不愛動,受傷人數銳減。所以天候狀況也是學生傷害因素之一。 處理傷患的方式是:傷口清潔消毒敷藥、冰敷枕使用、休息觀察、通知家長、送醫。 肆、結語 守護學生身心健康的校護,其間的辛苦只有身歷其竟才能體會。感謝校護的用心付出,服務學生二十年如一日,真不容易。傷病統計表若能長期觀察統計,並做為校園安全的指標之一,學校制定規範的參考,就能防範未然,減少傷病人數。
|
|||||||||||||||||||||||||||||||||||||||||||||||||||||||||||||||||||||||||||||||||||||||||||
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