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富台學童體適能檢測結果分析以91、92、93學年四、五、六年級學生為例 姜禮任 蘇金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壹、緒論 目前科技的社會充斥著自動化,電腦網路資訊將人與人距離縮短,不出門也能知天下事,間接減少身體的活動,進而體適能也日漸衰退。前體育司吳司長(民90)指出:世界各地人民規律的運動情形如下:我國大專學生18%、我國民眾25%、韓國民眾38.8%、日本民眾60%、法國民眾73.7%、美國民眾67%。又提到學生體適能檢驗結果如下:我國中小學體適能較美國、日本、新加坡、大陸差;而大專學生體適能也比美國、日本、新加坡、大陸差。由上述資料可知我國體適能有待加強。 體適能的衰退,不僅會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也會增加社會醫療的負擔更阻礙了國家競爭力的發展。有鑑於此,教育部積極提倡各種體適能的方案與措施;民國88年,教育部為了提升全國中小學生的體適能及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實施了「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333計畫);接著在89學年度下學期開始在全國中小學全面推廣「學生體適能護照」。此外,教育部於民國84年制訂「中華民國學生體能檢測手冊」,並著手建立全國八至二十三歲在學學生適能常模,藉以瞭解我國青年學生的體適能狀況,並作為改進國人體適能計畫的主要依據。 本校也依照教育部的規定定期實施學生體適能檢測,但檢測數據缺乏一較完整的統整;因此,本研究將針對本校最近三個學年度學生體適能狀況作分析比較,據以作為日後訂定或調整體育教學授課內容的參考,改進學生體適能狀況。 二、研究目的 (一)瞭解本校93學年度學生之體適能狀況。 (二)瞭解本校91、92、93學年度學生體適能狀況的差異。 三、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91、92、93學年度本校註冊之四、五、六年級學生為對象;受試者依據教育部學生體適能護照項目施測,包括:身高、體重、坐姿體前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跳遠、800公尺跑走。 四、名詞解釋 (一)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 體適能是指一個人的心臟、血管、肺臟及肌肉組織等都能發揮到相當有效的機能,使人能勝任日常工作,享受休閒娛樂,又可應付突發的緊急狀況之身體能力。(卓俊辰,民78) (二)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是利用身高、體重之比率來推估個人之身體組成。其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 (三)柔軟度(Flexibility) 柔軟度是指人體可調動關節實際可以活動的最大範圍(教育部,民89)。柔軟度佳代表一個人在從事活動、旋轉、彎曲等動作時比較靈活輕鬆;也可使肌肉免於因用力而受傷(卓俊辰,民75)。本研究是以坐姿體前彎來評估。 (四)心肺耐力(Cardiovascular endurance) 心肺耐力是指心臟、肺臟、血管等呼吸循環系統的器官所能發揮的最大機能(教育部,民86)。心肺耐力差者容易精神委靡、容易疲勞、運動後恢復較慢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林正常,民86)。本研究以800公尺跑走來評估。 (五)肌力與肌耐力(Muscular Strength and Endurance) 肌力是指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出的力量;肌耐力是指肌肉在非最大負荷下,重複收縮的次數或所持續的時間。肌力與肌耐力佳者,較容易應付體力活動,不易疲勞且有餘力從事其他活動。本研究以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來評估。 (六)瞬發力(Anaerobic Power) 瞬發力代表在越短的時間內發出越大力量的能力,如跳躍、投擲或快跑等都是。一般要有較佳的運動表現,瞬發力是很種重要的基礎。本研究以立定跳遠來評估。 貳、文獻探討 林貴福(民82)對於台北市中小學進行四項體適能常模研究,抽測16所小學,男童1666人,女童2381人,結果發現:男童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皆優於女童;男女學童的柔軟度,隨年齡增長發展曲線逐漸增加,女童優於男童。 陳文詮、龍田種(民84)發現:鄉村學童與都市學童在身體型態上沒有差異,但是在健康體適能的身體表現上鄉村學童則優於都市學童,研究者認為是地理環境和功課壓力所造成的影響。 黃一昌(民89)以宜蘭縣國小五年級男生,依城鄉進行取樣,比較城鄉與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差異、社經地位與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差異,結果得到:鄉村兒童在立定跳遠、仰臥起坐、800公尺跑走項目上優於都市兒童;不同社經等級兒童,其健康體適能無顯著差異。 沈建國、黃榮松(民90)研究海佃國小及長安國小兩所國小學生的活動空間因素不同:研究以隨機抽樣分別在安南區抽出兩所學校為代表,其中海佃國小平均每人活動面積為7平方公尺;長安國小學生活動面積為22平方公尺。所有受試者皆作BMI、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八百公尺跑走等五項體適能測驗,結論發現:活動空間大的學童在健康體適能方面要比活動空間小的學童好;活動空間多,對學童的健康體適能有幫助。 台中縣政府教育局教育輔導團鄭榮源等人(民84)和李勝雄(民85)研究台中縣轄區智、仁、勇類學校,九∼十二歲男女學童健康體適能發展狀況,及影響健康體適能發展的可能因素,獲致以下結論:(一)城市之智類學校男女學童的體型態、健康體適能發展較仁類及鄉村之勇類學校男女學童為優。(二)智仁勇類學校九∼十二歲男學童在立定跳遠、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八百公尺跑走能力皆優於女學童,但坐姿體前彎曲則女學童優於男學童。即男學童的瞬發力、心肺耐力、肌耐力較佳,女學童柔軟度較佳。(三)九∼十二歲性別間之健康體適能發展特徵,智仁勇類學校男女學童在立定跳遠及八百公尺跑走能力二項有顯著差異。在仰臥起坐能力,智類學校男女學童十∼十二歲有顯著差異;仁類學校男女學童九、十一、十二歲有顯著差異;勇類學校男女學童則所有年齡均有顯著差異。在坐姿體前彎曲能力,智類學校男女學童十∼十二歲有顯著差異;仁類學校男女學童十、十一歲有顯著差異;而勇類學校男女學童十歲間有顯著差異。(四)智仁類學校男女學童的健康體適能優於勇類學校的男女學童,且智仁類學校之男女學童的健康體適能發展差異較大,而勇類學校的男女學童差異較小。(五)在體型態發育上,智仁勇三類學校均以九、十歲男學童,十、十一歲女學童的差異較大,但身體質量指數則無明顯差異。(六)就體型態發育與健康體適能發展之相關,性別間有顯著差異性,而學校類別與城鄉間無明顯之差異性,且九、十歲間之男女學童較十一、十二歲間之男女學童呈現較大之差異。(七)學校總面積,活動場地面積和遊戲器材數之飽和比與學童分配比方面,勇類學校學童所佔百分比及分配比,遠高於仁智類學校學童。此反應出越是鄉村之學童,其所擁有之學校面積比越大,運動場地面積也越大,同時每名學童所能享有之遊戲器材比率也高。相反的,智類學校學童較難擁有如此的高百分比、高分配比的面積和器材擁有率,但仁類學校學童的情況尚稱良好。(八)城鄉之智仁勇學校類別男女學童生活型態之差異特徵,在通學上,城市之智仁類學童以徒步和父母親接送最多,鄉村之勇類學童以徒步和騎乘單車較多。在校外的運動訓練、例假日的體育活動方面,城市之智仁類學童參與率較高,勇類學童較低。而在觀賞電視及睡眠時間量方面,以勇類學童花費較多,智類學童較少。在溫習功課的時間量方面,則城市之智類學童花費較多,鄉村之勇類學童花費較少。 黃文俊(民89)研究38位國小兒童之坐式生活型態在兒童健康體適能之比較分析。他以口頭訪談方式調查並記錄兒童坐式生活型態時間的多寡,並進行健康體適能之各項測驗,經分析後所得的結果如下:坐式生活型態時間比較少的個體,其身體組成、肌力、肌耐力、柔軟度等各項健康體適能現況會比坐式生活型態時間比較多的個體稍微好一點;而在心肺耐力部分,坐式生活型態時間比較少的個體明顯的優於坐式生活型態時間比較多的個體。 劉立宇(民84)以高年級學生為對象,研究運動頻數對體適能的影響。以問卷調查及體適能測驗為研究工具,結果發現:包含上體育課的天數,本研究的受試者有90﹪每週運動頻數在三天以上,男女生的運動頻數有顯著差異,但年級間沒有顯著差異。不同運動頻數組在立定跳遠、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及1600公尺跑走等項目有顯著差異。顯示每週運動頻數越高,其健康體適能越好。 劉照金(民87)以屏東縣忠孝國小一至六年級分層隨機抽取男女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性別、年級、生活型態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之研究,結果發現:對國小學童體適能發展而言,除心肺適能較不明顯外,性別、年級均有主要效果;而除身體質量指數與心肺適能項目外,性別與年級均有交互作用存在;在性別差異方面,除柔軟度女學童優於男學童之外,其餘體適能男學童均顯著優於女學童;在年級差異方面,除心肺適能外,各年級間各項體適能有顯著差異;生活型態對國小體適能影響而言,居住地區、住宅種類、家長職業、運動隊社參與、假日運動頻率、運動習慣對體適能均有主要效果。 參、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一)本校91、92學年度四、五、六年級學生體適能檢測各項平均值。 (二)本校93學年度四、五、六年級學生共919人(男生485人、女生434人)為研究對象。 二、測驗時間與地點 (一)測驗時間:各學年之上學期的體育課中隨堂測驗 (二)測驗地點: 1.身高、體重:本校健康中心 2.各項體適能測驗:本校運動場 三、施測項目 本研究根據中華民國學生體能測驗手冊(教育部,民86)及教育部研訂之中華民國體適能護照(國小學生)測驗項目,測驗項目共有五項,分別為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800公尺跑走、身體質量指數(B.M.I)及立定跳遠。 四、測驗方法與程序 (一)本研究體適能測驗方法是採用教育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教育部,民86)訂定之方法為標準。 (二)施測者由任課老師施測,測驗前舉行檢測說明,使各施測老師瞭解相關測驗內容、方法與操作程序,減少人為誤差,確保測驗品質。 五、資料處理 (一)以SPSS套裝軟體: 1.計算測驗項目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2.獨立樣本T考驗檢驗93學年度同年級男、女生各項體適能檢測項目的差異。 (二)以Excel試算表軟體製作折線圖。 肆、結果分析
(一)身高 由圖一及圖二得知:92學年度男、女生平均身高最高。 (二)體重 由圖三及圖四得知:整體而言, 92學年度男、女生平均體重最重。 (三)BMI
由圖五得知:四、五年級男生BMI逐年下降;而整體而言,男生在93學年度的BMI較過去兩個學年度低。 由圖六得知:六年級女生BMI呈現上升趨勢。 (四)坐姿體前彎 由圖七得知:93學年度的三個年級中,六年級男生的坐姿體前彎成績比四、五年級差。 由圖七、圖八得知:六年級男、女學生的坐姿體前彎成績在92學年度時最好,但在93學年度時最差。 (五)仰臥起坐 由圖九、圖十得知:四年級男、女生仰臥起坐次數逐年增加;六年級女生仰臥起坐次數逐年減少;五年級男、女生仰臥起坐次數在92學年度時最多。 (六)立定跳遠 由圖十、圖十二得知:五、六年級男、女生立定跳遠成績逐年下降;整體而言,四、五、六年級男、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在91學年度最好、93學年度最差。 (七)800公尺
由圖十三、圖十四得知:六年級男、女生800公尺秒數逐年增加;五年級男、女生800公尺秒數逐年減少。 二、93學年度各項施測資料 (一)93學年度男生各項施測資料 表一:富台國小93學年度男生體適能測驗各項敘述統計表
從表一男生各項測驗統計而言: 1.四年級: 平均身高:136.5公分、平均體重:35.17公斤、平均BMI:18.64、平均坐姿體前彎:29.05公分、平均一分鐘仰臥起坐26.14次、平均立定跳遠:141.33公分、平均800公尺跑走:325.60秒 2.五年級: 平均身高:141.29公分、平均體重:38.47公斤、平均BMI:19.02、平均坐姿體前彎:27.23公分、平均一分鐘仰臥起坐27.85次、平均立定跳遠:146.63公分、平均800公尺跑走:298.40秒 3.六年級: 平均身高:147.76公分、平均體重:44.09公斤、平均BMI:20.00、平均坐姿體前彎:25.52公分、平均一分鐘仰臥起坐32.68次、平均立定跳遠:157.12公分、平均800公尺跑走:302.76秒 4.身高、體重、BMI:隨著年級而增加 5.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年級愈高成績愈好 6.坐姿體前彎:年級愈高成績愈差 7.800公尺跑走:五年級最好、六年級次之、四年級最差 (二)93學年度女生各項施測資料 表二:富台國小93學年度女生體適能測驗各項敘述統計表
從表二女生各項測驗統計而言: 1.四年級: 平均身高:135.84公分、平均體重:31.91公斤、平均BMI:17.13、平均坐姿體前彎:30.27公分、平均一分鐘仰臥起坐24.57次、平均立定跳遠:123.51公分、平均800公尺跑走:331.57秒 2.五年級: 平均身高:143.37公分、平均體重:38.54公斤、平均BMI:18.63、平均坐姿體前彎:30.11公分、平均一分鐘仰臥起坐26.04次、平均立定跳遠:137.21公分、平均800公尺跑走:313.86秒 3.六年級: 平均身高:150.34公分、平均體重:44.69公斤、平均BMI:19.62、平均坐姿體前彎:30.61公分、平均一分鐘仰臥起坐28.92次、平均立定跳遠:144.60公分、平均800公尺跑走:306.62秒 4.身高、體重、BMI:隨著年級而增加 5.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800公尺跑走:年級愈高成績愈好 6.坐姿體前彎:四、五、六年級成績差異不大 三、93學年度各項施測資料與全國體適能常模之比較 根據中華民國體適能護照(國小學生)使用說明第三項:體適能評量對照表(10頁-14頁),及教育部體適能評估系統之說明,以全國體適能評估系統軟體2.6版,區分出受試者不同程度的活動表現,因之將學生在健康體適能的測驗成績進行分類,共分優良、中等、請加強等三組學生。根據項目之分組依據,受試者的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800公尺跑走和立定跳遠等表現在全國常模25﹪以下者為請加強,75﹪以上者歸為優良,介於25﹪和75﹪之間者為中等;身體質量指數表現在全國常模20﹪以下者為過輕,80﹪以上者歸為過重,介於20﹪和80﹪之間者為適中,依此編成「三等分量表」(教育部,民88),整理測驗所得之數據建立基本資料,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相互比較,所得結果表列如下,分別進行說明。 (一)四年級男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 表三:四年級男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表
由表三可知,四年級男生: 1.身體質量指數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57%,高於全國全國同年齡學生7%。 2.柔軟度(坐姿體前彎)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63%,高於全國同齡學生13%。 3.肌耐力(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46%,差於全國同齡學生4%。 4.瞬發力(立定跳遠),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43﹪,差於全國同齡學生7%。 5.心肺耐力(800公尺跑走),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31%,差於全國同齡學生19%。 (二)五年級男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 表四:五年級男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表
由表四可知,五年級男生: 1.身體質量指數和全國全國同年齡學生相仿。 2.柔軟度(坐姿體前彎)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55%,高於全國同齡學生5%。 3.肌耐力(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45%,差於全國同齡學生5%。 4. 立定跳遠瞬發力,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34﹪,差於全國同齡學生16﹪。 5.心肺耐力(800公尺跑走),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35%,差於全國同齡學生15﹪。 (三)六年級男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 表五:六年級男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表
由表五可知,六年級男生: 1.身體質量指數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57%,高於全國同齡學生7%。 2.柔軟度(坐姿體前彎)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45%,差於全國同齡學生5%。 3.肌耐力(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55%,高於全國同齡學生5%。 4.瞬發力(立定跳遠),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33﹪,差於全國同齡學生17﹪。 5.心肺耐力(800公尺跑走),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22%,差於全國同齡學生28﹪。 (四)四年級女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 表六:四年級女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表
由表六可知,四年級女生: 1.身體質量指數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41%,差於全國同齡學生9%。 2.柔軟度(坐姿體前彎)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59%,高於全國同齡學生9%。 3.肌耐力(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和全國全國同齡學生相仿。 4.瞬發力(立定跳遠),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36%,差於全國同齡學生14%。 5.心肺耐力(800公尺跑走),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34%,差於全國同齡學生16﹪。 (五)五年級女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 表七:五年級女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表
由表七可知,五年級女生: 1.身體質量指數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57%,差於全國同齡學生7%。 2.柔軟度(坐姿體前彎)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55%,高於全國同齡學生5%。 3.肌耐力(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45%,差於全國同齡學生5%。 4.瞬發力(立定跳遠),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43%,差於全國同齡學生7%。 5.心肺耐力(800公尺跑走),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33%,差於全國同齡學生17%。 (六)六年級女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 表八:六年級女生與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之比較表
由表八可知,六年級女生: 1.身體質量指數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60%,差於全國同齡學生10%。 2.柔軟度(坐姿體前彎)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55%,高於全國同齡學生5%。 3.肌耐力(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53%,高於全國同年齡學生3%。 4.瞬發力(立定跳遠),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46%,差於全國同年齡學生6%。 5.心肺耐力(800公尺跑走),位於全國健康體適能常模32%,差於全國同年齡學生18%。 四、93學年度不同性別學生健康體適能比較 (一)四年級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差異比較情形 表九:四年級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差異比較表
*p<.05 由表九可知: 1.BMI: 四年級男生18.64±3.89,四年級女生17.13±3.28,四年級男生高於四年級女生且達顯著水準。 2.坐姿體前彎: 四年級男生29.05±10.27(公分),四年級女生30.27±8.40(公分),四年級女生優於四年級男生。 3.仰臥起坐: 四年級男生26.14±9.58(次),四年級女生24.57±9.25(次),四年級男生優於四年級女生。 4.立定跳遠: 四年級男生141.33±43.54(公分),四年級女生123.51±22.70(公分),四年級男生優於四年級女生且達顯著水準。 5.800公尺: 四年級男生325.60±74.27(秒),四年級女生331.57±61.51(秒),四年級男生優於四年級女生。 (二)五年級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差異比較情形 表十:五年級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差異比較表
*p<.05 由表十可知: 1.BMI: 五年級男生19.02±4.16,五年級女生18.63±3.56,五年級男生高於五年級女生。 2.坐姿體前彎: 五年級男生27.23±10.66(公分),五年級女生30.11±9.51(公分),五年級女生優於五年級男生且達顯著水準。 3.仰臥起坐: 五年級男生27.85±9.16(次),四年級女生26.04±9.21(次),五年級男生優於五年級女生。 4.立定跳遠: 五年級男生146.63±20.08(公分),五年級女生137.21±19.94(公分),五年級男生優於五年級女生且達顯著水準。 5.800公尺: 五年級男生298.40±62.74(秒),五年級女生313.86±48.86(秒),五年級男生優於五年級女生且達顯著水準。 (三)六年級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差異比較情形 表十一:六年級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差異比較表
*p<.05 由表十一可知: 1.BMI: 六年級男生20.00±4.94,六年級女生19.62±3.95,六年級男生高於六年級女生。 2.坐姿體前彎: 六年級男生25.52±8.69(公分),六年級女生30.61±10.17(公分),六年級女生優於六年級男生且達顯著水準。 3.仰臥起坐: 六年級男生32.68±19.07(次),六年級女生28.92±8.30(次),六年級男生優於六年級女生且達顯著水準。 4.立定跳遠: 六年級男生157.12±22.66(公分),六年級女生144.60±17.40(公分),六年級男生優於六年級女生且達顯著水準。 5.800公尺: 六年級男生302.76±68.01(秒),六年級女生306.62±46.76(秒),六年級男生優於六年級女生。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身高、體重: 由圖一、圖二、圖三及圖四得知:91、92、93三個學年度四、五、六年級男女生的身高及體重最大值皆在92學年度時(除了女生體重)。 (二)BMI: 由圖五及圖六得知:本校四、五、六年級男生BMI在93年度是最低值;就男、女生而言,BMI大致皆呈現下降趨勢,由此可推知本校四、五、六年級學生身體型態已逐漸改善,體重過重的學生逐漸減少。 (三)由圖七、圖八、圖九、圖十、圖十一、圖十二、圖十三、圖十四得知: 1.男生愈高年級表現愈好的項目有:仰臥起坐、立定跳遠。 2.女生愈高年級表現愈好的項目有: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及800公尺跑走。 3.在坐姿體前彎項目,女生表現優於男生。 4.三個學年度中,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及800公尺跑走表現最好的年級: 表十二: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及800公尺跑走表現最佳
由表十二得知:在某些項目未必是六年級表現最好! (四)以93學年度體適能施測成績而言: 1.男、女生的身高、體重、BMI皆隨著年級而增加。 2.男、女生的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成績,年級愈高成績愈好。 (五)93學年度各項施測資料與全國體適能常模之比較: 1.男、女生的BMI皆在「適中」等級。 2.除了六年級男生的800公尺跑走屬於「請加強」等級,其他項目: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及800公尺跑走屬於「中等」等級。 3.以全國常模50%為基準: (1)50%(含)以上: 男、女生共有八個項目: 坐姿體前彎: 四年級男生(63%)、五年級男生(55%)、四年級女生(59%)、五年級女生(55%)、六年級女生(55%)。 仰臥起坐: 六年級男生(55%)、四年級女生(50%)、六年級女生(53%) 立定跳遠:無 800公尺跑走:無 (2)50%(不含)以下: 男、女生共有十六個項目: 坐姿體前彎: 六年級男生(45%)。 仰臥起坐: 四年級男生(46%)、五年級男生(45%)、五年級女生(45%)。 立定跳遠: 四年級男生(43%)、五年級男生(34%)、六年級男生(33%)、四年級女生(36%)、五年級女生(43%)、六年級女生(46%)。 800公尺跑走: 四年級男生(31%)、五年級男生(35%)、六年級男生(22%)、四年級女生(34%)、五年級女生(33%)、六年級女生(32%)。 由此可知,本校學生體適能水準雖多數位於全國常模「中等」等級,但在施測年級中,卻有十六個項目不及全國常模的50%;而在立定跳遠及800公尺跑走項目更沒有施測對象達到全國常模的50%。 (六)93學年度四年級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差異情形 四年級男、女生之身體質量指數,四年級男生大於女生有明顯差異。坐姿體前彎(柔軟度),四年級女生優於男生。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肌力及肌耐力),四年級男生優於女生。立定跳遠(瞬發力),四年級男生優於女生有明顯差異。800公尺跑走(心肺耐力),四年級男生優於女生。男學生重於女學生,女生體態比男生輕。 (七)93學年度五年級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差異情形 五年級男、女生之身體質量指數,五年級男生大於女生。坐姿體前彎(柔軟度),五年級女生優於男生有明顯差異。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肌力及肌耐力),五年級男生優於女生。立定跳遠(瞬發力),五年級男生優於女生有明顯差異。800公尺跑走(心肺耐力),五年級男生優於女生有明顯差異。男學生重於女學生,女生體態比男生輕。與學者(陳定雄等,民89)研究相符:通常女子柔軟性比男子為佳。 (八)93學年度六年級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之差異情形 身體質量指數,六年級男生大於女生。坐姿體前彎(柔軟度),六年級女生優於男生有明顯差異。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肌力及肌耐力),六年級男生優於女生有明顯差異。立定跳遠(瞬發力),六年級男生優於女生有明顯差異。800公尺跑走(心肺耐力),六年級男生優於女生。男學生重於女學生,女生體態比男生輕。 學者周宏室(民83)表示:國小高年級出現運動能力差異是體育教學的特徵,節錄自加拿大曼尼托巴(Mani toba)省體育課程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質分析:身體質量指數,生長是突發性的,女性比男性早,而且兩性差異很大;心肺能力方面:隨年齡增加產生大的耐力;男女差異上:男性肌力增加比女性快,在肌肉群的柔軟性之改變減少。 吳仁宇(民87)研究影響學生健康體適能發現:身體質量指數男生高於女生,男生之瞬發力、肌力、肌耐力優於女生是國際一致的結果。 二、建議 (一)將研究結果提供學校任課教師參考,並設計更多的體適能活動,融入於體課中,以全面提升學生體適能。 (二)逐步建立校內學生體適能常模,以利預測、評估和診斷學生的體適能,並作為體育課程內容設計之依據。 (三)辦理體育進修活動,增進教師對健康體適能的體認。 (四)加強學生的體適能認知教學,灌輸正確的體適能概念,使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參考文獻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7):國民體能檢測實務手冊。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吳仁宇(民87):家長之態度行為與其就讀台北市國中子女之健康體能的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沈建國、黃榮松(民90):國小學生活動空間大小與健康體適能之探討,體育學報,31期。81-90頁。 卓俊辰(民81):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林正常(民86):體適能的理論基礎,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6):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市:台灣師大體育研究發展中心。 教育部(民88):提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劃(三三三計劃)。 教育部(民92):90年度國民體能檢測專案。教育部。 陳文詮、龍田種(民84):都市國小學童與鄉村學童在體適能方面的差異性。國立體育學院論叢, 5(1),129-144頁。 黃一昌(民89):宜蘭縣不同社會階層兒童健康體適能之城?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黃文俊(民89):坐式生活型態在兒童健康體適能之比較分析研究,體育學報,28 輯,339-348頁。 劉立宇(民84):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頻數隊體適能的影響。體育學報,20輯,433-442頁。 劉照金(民87):性別年級生活型態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因素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學報,7(1),81-91頁。 鄭榮源等編著(民84):台中縣國民小學學童體能調查研究。台中,台中縣政府。
|
||||||||||||||||||||||||||||||||||||||||||||||||||||||||||||||||||||||||||||||||||||||||||||||||||||||||||||||||||||||||||||||||||||||||||||||||||||||||||||||||||||||||||||||||||||||||||||||||||||||||||||||||||||||||||||||||||||||||||||||||||||||||||||||||||||||||||||||||||||||||||||||||||||||||||||||||||||||||||||||||||||||||||||||||||||||||||||||||||||||||||||||||||||||||||||||||||||||||||||||||||||||||||||||||||||||||||||||||||||||||||||||||||||||||||||||||||||||||||||||||||||||||||||||||||||||||||||||||||||||||||||||||||||||||||||||||||||||||||||||||||||||||||||||||||||
.33
|
||||||||||||||||||||||||||||||||||||||||||||||||||||||||||||||||||||||||||||||||||||||||||||||||||||||||||||||||||||||||||||||||||||||||||||||||||||||||||||||||||||||||||||||||||||||||||||||||||||||||||||||||||||||||||||||||||||||||||||||||||||||||||||||||||||||||||||||||||||||||||||||||||||||||||||||||||||||||||||||||||||||||||||||||||||||||||||||||||||||||||||||||||||||||||||||||||||||||||||||||||||||||||||||||||||||||||||||||||||||||||||||||||||||||||||||||||||||||||||||||||||||||||||||||||||||||||||||||||||||||||||||||||||||||||||||||||||||||||||||||||||||||||||||||||||
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768 |